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最新消息
舟曲英雄武警交通一支隊 克難攻堅“救援尖兵”
[打印本頁]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 【進入中廣社區】
中廣網8月27日電(記者郭海涌 通訊員魏智 張勇)“左,左,前進……”27日上午6時30分,武警交通部隊一總隊一支隊在完成搶通保通道路、開挖導流明渠等任務后,大型機械又開進舟曲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工商局和公路養護一帶的居民區,展開幫群眾逐家逐院清淤和白龍江疏浚的大會戰,讓受災群眾早日重返家園。
26日,部隊投入白龍江疏浚 。爆破與機械施工同時展開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后,這支剛從青海玉樹和格爾木搶險一線撤回的國家應急專業分隊顧不上喘口氣,就火速趕到災區投入搶險戰斗。109名官兵經過20多天的奮戰,搶救被困群眾26人,轉移群眾990人,搶通保通災區道路4條20.4公里,清理泥石流9.6萬方,被稱為搶險救援“尖兵”。
拆除危房與開挖導流明渠同時進行
全力突進,第一時間全部開進舟曲
8日凌晨4時,機關在成都的武警交通一總隊接到救援命令,總隊長張繼鎖和政委徐升立即在凌晨召開緊急黨委會,命令所屬一支隊搶險突擊隊迅速帶齊配發的生命探測儀等專業裝備,集結部隊和裝備,全力突進開赴災區。
8日5時,接到命令的一支隊九中隊中隊長李立剛在就開始奔赴災區,不到30分鐘,由20人和2臺挖掘機、1臺裝載機組成的搶險突擊隊集結完畢。滂沱大雨中,突擊隊邊清理路上的塌方泥石流,邊火速趕往災區。流經過4個多小時的急行軍,8日9時,搶險突擊隊到達舟曲縣城,立即投入搶險戰斗。與此同時,距舟曲約300公里,在甘南州卓尼縣S306線施工的一支隊三大隊教導員胡金良,也50名官兵,攜帶6臺大型機械緊急趕赴迭部縣九道彎處清理塌方,全力搶通蘭州通往災區的道路。“我們早一分鐘到達,災區人民就多一分希望。”為盡快打通被泥石流阻斷的313線舟曲縣城濱河南路段,黨員搶險突擊隊隊隊長余志河站在裝載機上,拿著大喇叭不斷給官兵們打氣。
羅家裕現場 官兵不顧危險在淤泥中作業
8日10時,各路部隊全部趕到舟曲展開大救援。正在南街清理淤泥副支隊長梅書華的突然聽到:“前面半邊已跨的樓房里還有人。” “快,一組用生命探測儀探測位置,一組清理外圍雜物。”他指揮官兵救援,一邊向被泥石流沖擊移位隨時可能跨塌的樓房沖去。經過探測搜索,在三樓一個房間內,發現了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的65歲的韓大爺。由于被泥石流掩埋的空間結構復雜,官兵用手一點一點將雜物清除,手指磨破了、指甲剮掉了,鮮血淋漓,官兵全然沒有感覺。3個小時過去了,韓大爺終于成功獲救。
泥石流源發地之一的北山峽口,官兵開挖導流明渠徹底解決隱患
南街、北街、月亮村、瓦廠村,突擊隊不放過任何一處存在生命跡象的地方,8名被困群眾先后得到成功解救。
十萬火急,冒死打通條條生命線
泥石流摧毀城區主要街道,加之暴雨和塌方,造成通往舟曲的G313、S210、S212等多條道路斷通,大批救援人員設備急需開進,大量傷員急需搜救轉移,大宗救援物資急需運送。打通道路十萬火急!
從8日8時開始,為打通進入城區的道路,突擊隊采取挖掘機前面開挖、裝載機后面清理,三班倒、人歇機不停的方法,加快清理速度。在36度的高溫炙烤下,官兵揮汗如雨,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沒有一人叫苦叫累。
三眼峪,官兵展開大規模清淤會戰清淤
“停,向右,卸!”指揮員蒲澤亞將一連串簡單有力的指令準確下達給操作手。在操作手拓文榮熟練的操作下,巨大的機械臂靈活地做出挖掘、抬臂、旋轉、放鏟等一系列復雜動作,堆積在道路上的淤泥一點一點被清理到兩邊。拓文榮一干就是20個小時,滴水未進、粒米未吃,高溫加上高強度的勞累,使他先后暈倒兩次,但醒過來喝口水又爬上了挖掘機投入戰斗。
險峻的313線代古寺段,官兵奮力搶通生命線
8月9日23時,搶通戰斗正在舟曲縣城淤泥最深的濱河南路進行,由于縣城斷電,現場照明不好,一臺挖掘機陷進了10多米深的淤泥。關鍵時刻,支隊副支隊長梅書華顧不得個人陷落的危險,站在淹過膝蓋的淤泥中,指揮一臺挖掘機和一臺裝載機配合,將陷落的挖掘機拖了出來。
8月12日晚11時,暴雨如注,距舟曲約60公里的省道313線和210線交匯處的代古寺段多處發生山體崩塌和泥石流,救災“大動脈”瞬時癱瘓,500臺運送救災物資的軍地車輛被堵。教導員胡金良立即帶領官兵開始連夜搶修便道。崎嶇的山路上,機械的轟鳴聲、指揮員的口令聲和鐵鍬與巖石碰撞的“叮叮咚咚”的聲音,匯成了雄渾激昂的“生命通道”交響曲。
在舟曲濱河南路咽喉要道,官兵鋪設鋼模板艱難推進
突然,一塊飛石從山上滾落下來,現場指揮員立即吹響警戒哨,可由于機械噪音大,正在操作機械的劉川,沒有對哨聲做出反應,胡金良一個箭步跳上裝載機,一把將他拽出。劉川剛被拽出,“呯”的一聲,飛石便將駕駛室的擋風玻璃砸碎!在暴雨和山石不斷飛落的情況下,官兵冒著生命危險清理土石方、吊涵管、填挖便道。經過6個小時奮戰,這條交匯著省道210和313的咽喉路段被成功打通。
由于泥石流堆積區松軟,承載力弱,人和機械很容易陷落。二大隊教導員余志河結合他多次參加搶險救災的經驗,采取軟基填壓塊石,表面碎石沙漿硬化,對關鍵部位鋪設鋼模板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機械和人員陷落,充分發揮了專業應急救援優勢。8月10日7時,濱河路這段咽喉要道提前疏通,大型救援機械和大量物資及時運抵縣城中心。
11日,組織指揮搶險的武警部隊王建平司令員來到一支隊搶險現場,高興地說:“你們立了大功,為武警部隊爭了光!”
真情奉獻 忠誠大愛溫暖舟曲
8月11日,教導員余志河正在指揮機械在北街清理泥石流,一位50多歲的老人找到余志和,要求幫助挖掘親人遺體。老人一家4口,除老人因當晚外出幸免遇難外,老伴、女兒、孫女全部被埋。余志河二話沒說,按照老人的指出的位置開始挖掘。一米、兩米、三米……突然有人喊:“這里有人!”挖掘機立即停止挖掘,余志河與戰士們跳進齊腰深的泥水中,鍬挖手刨,雙手被碎石劃出道道血口,2個小時后,遺體全部挖出。老人眼含熱淚,拉著余志和的手說:謝謝你們,我終于見到小孫女了!
由于特大山洪泥石流將羅家峪至濱河路原有的泄洪渠堵塞抬高,致使排水不暢。一旦再次爆發山洪,便無法安全排放到白龍江,將導致次生災害。在搶通道路后,突擊隊來不及半刻休息,從13日開始,充分發揮大型機械設備專業化優勢,在羅家峪泥石流堆積區展開搶挖工作。 由于淤泥方量巨大,且非常松軟承載力弱,加之作業地區地形狹窄、作業面小,給清淤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突擊隊采取多點作業、逐層開挖、人機配合的方法,確保清淤工作高效推進。經過72小時揮汗如雨的奮戰,到19日19時,長2.5公里的羅家峪導流明渠全線貫通,具備了泄洪能力。
為了舟曲人民,官兵們舍小家、顧大家,把忠誠大愛獻給舟曲人民。任舟曲搶險第一突擊隊隊長的一總隊副總隊長楊世同在災害發生后,8日上午就從成都座飛機奔赴舟。此時,他來隊探親的妻兒正在家鄉駛往成都的火車上。8日下午,妻兒到了成都,楊世同卻到了舟曲。到達災區后,楊世同連夜勘察災情,確定搶險方案,在搶險最關鍵的72小時內,不顧身體疲勞、雙腳浮腫,始終堅持盯在一線,科學組織救援,基本上沒合過眼。投入縣城主干道搶通工作,清淤、開挖導流明渠工作啟動后,每天也只睡4、5個小時,帶領部隊完成一項項項搶險任務。8月27日,孩子要開學了,一直孤單單在成都的妻子帶著孩子又孤單單坐上回家的火車。楊世同在舟曲帶領部隊開始了新一輪的清淤會戰。
籍中士余偉從青海格爾木參加搶險回來沒兩天,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從老家來隊探親不到一天,一年未見父親的兒子,連面還沒認熟,余偉就上了一線。抵達舟曲后,余偉和戰友們一直奮戰在清理主干道淤泥和房屋廢墟、搶救財產、挖掘遇難者等搶險救援第一線,5天后才想起給妻子打個電話,而妻子已經回到老家。
女軍醫金曉君,6月份做了半月板手術,7月份父親去世時,而當時她正在青海格爾木參加搶險,連父親最后一面也沒見上。帶著對父親的愧疚,在手術沒有痊愈的情況下,她又上了一線。她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為一線搶險官兵和施工作業區消毒,為官兵和群眾發放藥品和治療病情。
“我要捐款,我也要捐款……”8月28日8時30分,在傍晚的階段性總結會議上,參戰官兵的最大愿望就是要給災區獻上自己的愛心。“我捐三百,我捐五百……”官兵們紛紛慷慨解囊,涓涓細流化作一股強大的暖流,澎湃著涌向舟曲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