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節后綜合征? 老人最怕冷清小孩或情緒低落
2016-02-23 15:26:00 來源:央廣網健康
孩子也患“節日癥”
鬧鬧騰騰的春節長假過去了,可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寶寶們似乎對過去的長假還“意猶未盡”,每天都表現得很興奮,晚上也不肯按照平時的睡眠時間入睡,怎么哄都哄不睡,以往良好的睡眠規律也都被打破了。
節后失落、焦慮
節日期間家里來的親戚朋友很多,置身于熱鬧的場景,孩子可能會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但是一般年初六七大人們都要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孩子又要回歸保姆、祖父母帶的狀態,難免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父母應該及時調節他們的心理落差。
【專家對策】節后調整飲食。以蔬菜、水果為主的清淡飲食可以令人性情變得溫和,這是因為蔬果中含有大量血清素,具有讓人增強睡意的能力,能降低人的攻擊性,同時蔬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鐵、鈣及其他營養成分,起到一定的敗火潤燥作用;牛奶和香蕉則具有鎮靜、緩和情緒的作用。
節日過后,家中的飲料、糖果等零食應盡快收起來,不能讓寶寶養成每餐喝飲料、沒事就吃糖的習慣。對于春節期間進食過多脂肪、蛋白質食物的孩子,節后應以清淡飲食為主;而對過節期間食欲差、未好好進食的寶寶,要注意調整飲食種類,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以免發生營養不良。
生活變得不規律
節假日里,大人們難得聚到一起,有時會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規律,孩子的作息習慣和原本規律的生活秩序很容易被打亂。飲食和睡眠都難以保證。長期這樣,有損孩子的健康。當節后忽然又恢復緊繃的生活狀態,孩子又得重新適應這些約束時,當然就不太習慣了。
【專家對策】重新調整作息時間。家里人做好榜樣,到睡覺的時間,讓家里的環境不要太吵,減少娛樂活動。如果可以,全家人都在晚上10點左右上床睡覺,讓寶寶知道,該是睡覺的時間了,這樣容易讓孩子有安全感。
其次,睡前一個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太興奮。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播放舒緩的音樂,給寶寶按摩,或者輕拍準備睡覺的寶寶,這些都有助于寶寶睡前徹底放松,自然而然地進入睡眠狀態。
再次,寶寶早上不起床,千萬不要等寶寶睡到自然醒后再起床,這樣不但不利于作息時間的調整,而且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你可以播放一些寶寶平常較為喜歡的音樂或動畫片,吸引寶寶盡快起床。這樣寶寶睡眠不足,中午午睡自然快,午睡時間一提前,晚上入睡時間隨之會早一些。照此堅持兩天,寶寶的作息時間就會恢復正常。
節日受寵,練就“任性”
孩子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過節期間家里親戚朋友很多,父母礙于面子,或者老人的阻撓,會不自覺地對孩子放縱一點,助長了孩子們任性的臭脾氣,想要什么東西一定就得要到手……很多不良習慣在節日里就漸漸養成了。如果不及時調整,寶寶會把這些惡習在節后帶到日常的生活中。
不愿意上學
假期前,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見不到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可是假期中,平時工作忙的媽媽爸爸絕少有這么長時間與孩子接觸,陪他吃喝、陪他瘋玩。看著孩子假期里對自己那么依賴,媽媽心里特別溫情。然而假期后,要回學校上課的孩子,開始變得憂郁或者耍賴裝病不愿意上學。
【專家對策】提前制訂計劃,做好開學準備。過年這一段時間,孩子們遠離了幼兒園,結束假期,應該多暗示,小朋友想你了,可以帶著他回憶幼兒園做過的很好玩的游戲、手工,可以跟他講講幼兒園其他小朋友如何度過這個假期的,還有好多故事期待他們相遇以后可以交流。如果和老師有往來,可以和老師溝通孩子的節后綜合征,讓老師做好心理準備,這樣當孩子面對開學新氣象時,老師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孩子反而有更大的興趣期盼學校生活。在應對寶貝節后的“入園焦慮時”,父母們決不能退讓、遷就,否則寶貝就會以為“哭”是可以不上幼兒園的最好辦法,從而拒絕融入集體生活。
綜合長沙晚報、三門峽日報、連云港日報
編輯:侯力新
關鍵詞:春節;元宵節;節后綜合征;孤獨;情緒
今天元宵節。按老輩人的說法,過了正月十五,年過完了,各人要忙各自的事去。
2016-02-22 13:48:00
2016年猴年春節,中國迎來“史上最大春節出境游潮”,“出國玩”成為春節關鍵詞,根據國家旅游局統計,出境中最熱門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為日本、泰國、中國臺灣、韓國、澳大利亞、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和菲律賓,亞洲地區依然是春節長假游客的首選。其中,東南亞主導休閑游,日韓主導購物游。春節出境游爆買成主流,中國游客購物消費占55.8%,中國出境旅游人數、境外旅游消費繼續位列世界第一。
2016-02-19 15:28:00
英大證券李大霄:央行的這個決定,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維系寬松政策的主基調,對股票市場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從2638點以來,股票回升是伴隨著流動性寬松的大的格局下進行的。現在在原油價格趨于穩定,而且人民幣匯率趨于穩定,春季季節性因素造成流動性寬松,還有春節之后資金回流,兩會黃金操作期等這幾個因素都使到股市逐漸回暖。
2016-02-19 09:1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