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月,全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經濟運行開局良好,與去年同期相比,工業、投資、消費、財政收入、存貸款等指標增幅提高。
下好創新先手棋,增強發展協調性,提高綠色競爭力,打造開放新高地,擴大共享新成果……全省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總抓手,保持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安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在新一輪創新發展中勇立潮頭,下好創新先手棋
——前兩月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4%,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加快建設合肥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合肥聯合微電子中心建設;推動“粒子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加快基于訊飛語音技術的創新創業的扶持孵化…… “以全力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統領,以‘三重一創’建設為主攻方向,合肥創新的腳步不斷向前。 ”合肥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中的“實施創新發展行動”明確提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創新先手棋,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為重大抓手,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完善技術和產業、平臺和企業、金融和資本、制度和政策等創新體系,統籌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和制造強省建設,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步伐,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
“創新發展居于五大發展之首,牽動性和引領性作用不言而喻。實施創新發展行動,對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下好創新先手棋’,加快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我省突出抓好“全創改”,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全面啟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著力構建創新體系,堅持政府主導,以創新發展四大支撐體系為抓手,推動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各項部署落地見效。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引領“三重一創”工程,研究制定“三重一創”建設配套支持政策,繼續推進前兩批24個基地建設,提升基地產業層次和集中度。
前2個月,全省新興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高新技術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1%和18.8%,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6.4%和21.1%,比去年同期提高15.8和10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4%,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5.9個百分點。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注重統籌兼顧、綜合平衡,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強力推動節能減排降碳在長三角地區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合作機制下,我省全面參與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等12個重點專題合作,擴大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熟經驗,商合杭高鐵等跨省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滁州、蕪湖、馬鞍山、宣城主動融入南京都市圈,皖江8市整體納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與滬蘇浙全面合作的框架基本建立。
“今年推進協調發展行動的總體考慮是,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不斷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措施,調動省、市、縣各方積極性,統籌推進協調發展主要工作、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著力構建統籌聯動、多極支撐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好“十三五”發展的全省“一盤棋”,協調發展是決戰制勝的要訣。我省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各區域競相發展、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加強與滬蘇浙等高對接,全面深化我省與滬蘇浙在各類規劃、創新體系、產業體系、信用體系、交通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全方位合作對接,努力實現與滬蘇浙的一體化發展。推動五大板塊聯動發展,加快推進“一圈一帶三區”建設工程,適時開展區域政策評估,研究區域發展新政策,不斷提高區域政策精準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正著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綠色發展行動,持續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
實施“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程,進一步明確示范創建重點和樣板建設目標定位。大力推進巢湖流域、黃山市、蚌埠市、宣城市4個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繼續實施新安江生態補償和大別山區跨界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
“今年我省強力推動節能減排降碳,繼續實施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降碳目標任務。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大力實施共享發展行動
——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
合肥出口加工區、合肥綜合保稅區、馬鞍山綜合保稅區3家海關特殊監管區先后獲批,中德(合肥)智慧產業園、中德(蕪湖)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園等國際合作平臺從無到有,蘇滁現代產業園、蕭縣張江高科技產業園等與滬蘇浙合作平臺扎實推進……我省開發區在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壯大,合作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踐行開放發展新理念,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今年以來,我省全面擴大雙向開放,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支持鋼鐵、有色、建材、輕紡和汽車等產業骨干企業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合作,深化與印尼、巴西等國產能合作。完善“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重點項目庫,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項目庫。制定落實我省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前2個月,全省進出口總額65.5億美元,由去年同期下降9.8%轉為增長10.9%。
“我省積極建立和完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106個,總投資9624億元,目前過半項目已開工建設。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提升群眾獲得感,是共享發展行動落腳點。今年以來,我省著力加大脫貧攻堅和民生保障力度,實施共享發展行動,多謀民生之利,多辦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憂。全省財政支出中,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支出增速均在50%以上。
我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精心組織實施,去年基本完成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安置任務。今年我省擬完成3.5萬人搬遷任務,各地正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堅持問題導向,明確主攻方向,力爭在9月底前完成今年搬遷工作建設任務。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以來,我省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推進基層就業服務設施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扎實推進10個國家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試點。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推進我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面臨難得機遇。 “我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統籌安排教育、衛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