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成效持續顯現,穩中有進結構向好
7月20日,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1264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就是全省當前經濟呈現出三大經濟領域表現搶眼、三大成效持續顯現、五大變化持續向好。 ”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趙金寶在總結上半年全省經濟走勢時說。
具體來說,三大經濟領域表現搶眼是指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外向型經濟明顯好轉,皖北經濟提速提效。三大成效即改革成效、政策成效和創新成效持續顯現。五大變化持續向好則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質量效益改善、制造業發展、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和民營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生產總值1264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8.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85.9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6352.6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5306.9億元,增長10%。
“在全國經濟增速持平的情況下,我省上半年GDP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經濟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回升態勢。”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分析,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是經濟回升的主導性力量。 “從數據來看,服務業增速呈兩位數增長,明顯高于一產和二產。在制造業內部,鋰電池、集成電路等產業增速超過2倍,工業機器人、液晶屏等產品增長超過60%,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新興動力。得益于去產能政策作用的顯現,鋼鐵、水泥等傳統優勢產業領域的優勢產能效益明顯改善,產量增長有所恢復。綜合來看,經濟增長的產業動力更加健康合理。 ”
“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增幅比GDP高1.5個百分點,占GDP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1.9%提高到42%。 ”趙金寶說,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7%,比去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比全部工業高4.1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增長加快,上半年增長18.7%,比一季度、去年同期分別高4.7個和12.5個百分點。 “新經濟中,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表現搶眼。 ”
省經濟研究院宏觀服務部主任胡功杰認為,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的速度,更加取決于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力度。改革步伐實、新舊動能轉換快,經濟增長才能穩得住。“今年上半年我省經濟企穩向好,正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民間投資增速穩中加快
“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穩中向好態勢趨于明顯,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快于全國、位次靠前的格局,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增長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保障繼續加強,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逐步增強,成績來之不易。”趙金寶說,經濟質量和效益持續改善向好,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占比提高,上半年為70.9%,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居中部第2位;能耗水平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5.2%。
“經濟效益的改善從財政收入中得到明顯的體現,上半年的財政收入較一季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主要靠增值稅、所得稅等主體稅種拉動,而不是非稅收入。 ”阮華彪說。
值得關注的是,規模以上工業中制造業增加值上半年增長9.5%,比2016年上半年、2016年分別加快0.6個和0.5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上半年增長11.1%,比2016年上半年、2016年、今年一季度分別加快2.5個、1.7個和1.2個百分點。
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持續向好,全省大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8%,增幅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5.6個百分點,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13.5%提高到34.5%。
“工業結構呈現積極變化,工業減速不減質。 ”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李紅梅認為,我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一體化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結構優化;以創新創業為主推力,從需求側提升產業競爭力。
趙金寶說,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8.5%,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增加值占比由一季度的69.8%提高到70.3%。民間投資增速穩中加快,增速由2016年的6.4%、今年一季度的6.5%提升到上半年的6.8%。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推動轉型跨越、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胡功杰看來,要積極回應民營企業家的發展訴求,依法公平落實降成本相關政策,切實破解融資難、用工難、準入門檻限制等現實問題,依法保護私有產權,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穩定企業發展預期。
加速釋放消費增長動能,全面推動協調發展
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65.1億元,增長12%,增幅比一季度高0.1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中部第2位。
今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日益凸顯。省經濟研究院專家認為,目前,我省人均GDP達到5000多美元,而消費率僅50%左右,比相應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低約15個百分點,從國際經驗看消費擴張和升級還有較大潛力。
發掘消費需求擴張和升級潛能,破解居民增收難題、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是核心。
前6個月,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8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6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全國低0.2個百分點。
“從需求上看,省委、省政府把共享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踐行民生承諾,出臺7大重點群體增收意見,推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加速釋放消費增長動能。 ”胡功杰說。
近兩年,皖北六市GDP增速連續回升,2016年達到8.2%,比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六市GDP增長8.3%,增幅比一季度、去年同期分別高0.3個和0.2個百分點,其中阜陽、宿州分別增長9.3%和9.2%,居全省前兩位。
胡功杰認為,從區域上看,省委、省政府全面推動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包括阜陽、蚌埠在內的皖北地區人口和產業加速集聚,形成了板塊輪動的增長態勢。
“后發地區厚植的發展優勢逐漸釋放,全省區域發展正呈現趨勢性變化。 ”李紅梅認為,受益于振興皖北發展政策,皖北地區特別是宿州、阜陽、蚌埠等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速轉型發展,逐漸走上自主發展的道路,后發優勢凸顯,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