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張燕生
我國去年的增長是6.7個百分點,去年GDP新增加的大蛋糕有7400億美金。而美國1.6個百分點的增速,新增蛋糕還不到3千億美金,也就是全球經濟和貿易在7年間都是比較低迷的。而中國現在還處于改革攻堅戰,新增加的蛋糕比美國要大得多。
前段時間去拉丁美洲訪問時,有位拉丁美洲的朋友就說他一點都不擔心中國減速,6個百分點也好,6.5個百分點也好,6.7個百分點也好,中國增加的蛋糕是世界上最大的。他們擔心的是中國轉型,也就是中國再也不像過去,買那么多巴西的鐵礦石,買那么多阿根廷的大豆,他們該怎么辦?張燕生對他說,要共同來促進經濟的轉型。
李克強總理講到,中國經濟有潛力,中國經濟有韌性,中國經濟有優勢。這三句話都說的非常好,也就是中國推動新常態,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如果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所釋放出來的經濟潛力就將從過去30年汗水驅動的增長轉變成創新驅動的增長,增長潛力由過去投入增長轉化成生產力增長驅動,因此潛力會變的比過去更大。
大家都擔心全世界,很多朋友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擔心中國經濟會不會是泡沫磨滅的前夜。2015年以來的逐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長率,可以看到它走出一條非常好的企穩向上的增長曲線。而且今年2月份的PMI統計局連續7個月上升,也就是大家非常擔心中國經濟會硬著陸,但是事實不僅是經濟企穩的,而且是向好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會發現中國經濟有韌性,告訴世界的朋友們,中國經濟的韌性支撐是強大的,不會塌。
有優勢是非常顯然的,當GDP10多萬億美金如此大規模時,我國的經濟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是市場規模,我們的創新帶來的新經濟增長潛力,以及現在結構越來越多元化,就是中國經濟優勢由過去的后發優勢轉變成現在越來越多討論的先發優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張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