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2月17日消息(記者李行健 肖源 左艾甫)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些天,武漢市紀委監委成立的防控監督工作領導小組,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工作方法,明查加暗訪進社區,督察小區封閉管理工作。昨天(16日),記者跟隨督察組,探查小區封控工作在具體落實當中的痛點和難點。

督查組發現有人未測體溫進入小區后,小區保安等快遞小哥出門時才補測體溫(記者肖源 攝)

  漢陽區江漢二橋街大部分有規范物業管理的小區整體的封控措施比較到位,但仍有個別小區的保安人員對進出小區的人員沒有做到測溫登記。

  督察組工作人員:師傅你好,你們進去要不要測體溫?

  小區保安:要的。

  督察組工作人員:你有沒有測體溫的登記?

  小區保安:出門的登記,出來的只要是不燒我們就不登記。

  督察組工作人員:進去的呢?

  小區保安:進去測。

  督察組工作人員:可是我看剛才有人進去就沒有測體溫。

  小區保安:剛才那是個送快遞的,等他出來我馬上給他測體溫。進來也要測?

  督察組工作人員:是的,要是溫度高的就不讓進。

  小區保安:好的好的。

  而小區封閉式管理真正的短板,還在于那些開放式的老舊小區。在明查暗訪的工作當中,督察組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一些共性的問題。

“城中村”開放式小區圍擋被破壞(記者李行健 攝)

  漢陽區洲頭街轄區內紅建社區,當地人習慣稱為“紅建村”,社區內道路交錯,房屋臨街而建,為了完成封閉式管理,街道畫了一個“大圈”,臨時搭設超過2公里的外圍圍擋,僅在社區東南側留下出入口。

“城中村”開放式小區圍擋被破壞(記者李行健 攝)

  記者看到,僅社區北側的臨時圍擋就出現了三處被破壞痕跡,不時有居民從圍擋縫隙間鉆出。不遠處就是賣菜臨時攤點。按照城市社區封閉管理,“每戶每3天1人可外出采購”,督察人員發現,不少居民并非一次采購三天以上的食材,只是購買大約一日份的蔬菜,似乎與平常無異,由此不難推斷這些開放式社區的封控仍然存在難點。

不時有紅建社區居民從圍擋縫隙鉆出(記者李行健 攝)

  小區封控需要人手。要實現24小時封控,僅靠社區工作人員壓力較大,“下沉干部”成了援兵。“下沉干部”是指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派出下沉入駐村(社區)的黨員干部,與村(社區)現有力量聯合組成疫情防控工作隊。

“城中村”開放式社區居民仍有不戴口罩情況出現(記者李行健 攝)

  比如金控融威公司派出1000名員工協助漢陽區的各個社區做小區封控工作。但在面積大、口子多的老舊小區里,人手仍然捉襟見肘。有下沉干部表示:“這個卡點暫時是2-3個人,我們小組管這個社區的是10個人,2個人休息,8個人上班。工作時間一般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五點之后的夜班,確實壓力很大。”

“城中村”開放式社區居民仍有不戴口罩情況出現(記者李行健 攝)

  漢陽洲頭街內向陽社區倒口西村南側出入口,兩名來自武漢地產集團的下沉干部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5點在社區出入口值班,一位負責檢查出入證,一位負責檢測體溫、做記錄。向陽社區包含了多個小區,共有居民四五千人。一位“下沉”到社區的干部說,每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情況出現,需要和社區密切配合,不斷向居民普及。“剛才那個婆婆住對面的小區,她沒有這個社區的出入證,她要去里面看看蛋糕店開沒開門,她想去買蛋糕。”

漢陽區鸚鵡街夾河社區某老舊小區留的“后門”,現場無人值守(記者李行健 攝)

督察組發現問題后,立刻有“工作人員”來“鎖門”(記者李行健 攝)

  事實上,即便全部的出入口實現24小時有人值守,相關物資保障也是一個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突出問題,比如測溫槍缺口較大。以十里鋪社區為例,除了已經實施硬隔離措施的出入口之外,這個社區內的多個小區,仍有8個出入口需要人力值守,但實際可用的測溫槍卻只有兩支。社區書記王維萍說:“從街道領了四個測溫槍,有三個是好的,一個是壞的,一個是要放在我們辦公室監測進出人員體溫的。”

  十里鋪社區所屬的江漢二橋街道辦負責人在現場與漢陽區負責物資的人員溝通,得到的答復是,正在積極采購測溫槍,但最快的一批,也得20日才能到。

值班的“下沉干部”嚴守崗位(記者李行健 攝)

  武漢市監察委審查調查四室主任喻衛東說,老舊小區封閉式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是有客觀原因的。暗訪中發現這些問題之后,當晚連夜進行督察,要求迅速整改,確保問題不過夜。喻衛東表示,督察工作的開展,就是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有所為。從目前督察效果來看,截至2月16日晚7點,收到的77件群眾反映的“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線索,全部落實到位。督察組暗訪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基本實現了日清日結。喻衛東表示,督察要在不干擾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發現問題。如果是面上的問題,黨員領導干部主觀上努力之后、由于客觀原因做不到的,我們及時提醒。但是,發現了不作為的事情,我們要嚴格追責。通過追責,起到震懾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