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迎來成立15周年的重要時刻。作為生日禮物,首都航空將掌聲和鮮花還有獎勵送給了15位創業之初就入職首航的基層員工,崗位涵蓋機長、乘務員、安全員,以及地勤和行政等多個崗位。

15年或許僅是彈指一瞬,但對于一家航空企業而言,成功的背后,凝聚的是一個個普通員工持之以恒的耕耘。

15年前的5月2日,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在太廟宣告起航,以隆重的形式,向國內航空業前輩宣布,這家北京本土航空公司將作為大城之翼,展翅高飛,成為國內航空業版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望過去的5400余個無休日夜,首都航空以成立之初的25架中型客機,120余條航線的規模,發展到如今近90架大中小型空客機型全覆蓋,國內國際航線達163條,航線網絡覆蓋全國80余個城市的中大型航司……可以說,在15周年這一時間節點,首都航空正生機勃發,翱翔天際。

和北京共生:“首都名片”大展騰飛之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首都航空確實在航空業大發展時期躬身入局,但創立之初,其所遇到的挑戰一點都不小。

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從北京始發的航線和時刻都是各大航司拼搶的重要資源。從起航伊始,如何找準自身定位,找到獨特的差異化發展之路,成為首都航空面臨的首要問題。

初創時期,首都航空在實力上確實無法與大航司比肩,但在當時,經濟發展迅速但航空運輸發展相對滯后的二三線城市還是盲點,有需求卻少供給的小眾目的地賽道成為首都航空最初切入航空市場的捷徑。

從2010年首都航空在麗江機場成功完成第一條精品航線北京——麗江首飛,讓這片位于高原交界,山高路險的邊城有了直通北京的天路。

從那時起,嘗到甜頭的首都航空在后續將航線瞄準“非樞紐機場”,包括飛往安慶、玉樹、海拉爾乃至海外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等一批小眾航班密集上線,迅速解決當地出行盲點,并堅持至今,并成為首都航空的一大特色;而這些精品航線,也讓“首都”這一地理概念成為遠方人民的具象化符號之一。

15年來,首都航空與北京這座超級城市的共生關系日益深化。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后,首都航空將運力轉場至此,成為支撐北京“一市兩場”戰略的重要力量。

如今,首都航空還通過加密至莫斯科、里斯本等“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航線,助力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讓“首都”這一品牌,飛得更遠。

與安全同行:因為一失萬無,所以萬無一失

航空業的本質就是“一失萬無,萬無一失”。

安全記錄的積累需要日復一日的嚴謹,也是首都航空從一出生便堅持的“生命線和高壓線”。

15年來,首都航空累計安全飛行超279萬小時,這源于機務團隊對每顆螺絲的反復校驗、簽派員對氣象數據的精密分析、飛行員在模擬艙中數千次的起降訓練。

正如榮獲表彰的資深機長所言:“安全沒有捷徑,只有把每一個航班都當作首航對待。”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首都航空在風云變幻的航空市場中鑄就了金字招牌。

15年間,無論是發生乘客身體突發狀況,還是飛機空中、降落時間遇險,首都航空的機長、乘務員和安全員均進行了妥善處置。這背后,是日復一日的技術磨煉,是耳提面命的制度要求,也是不計成本的經費投入。

用服務突圍:從“標準化”到“場景化革命”

從普通乘客的視角看,乘務員就是航司的第一印象代言人。

鸞鳳乘務組是首都航空的標桿,也是給全體空乘人員打造的示范樣板。

作為首都航空長期打造的品牌,鸞鳳乘務組品牌從2016年到今天,他們從旅客感知最直觀的細節入手,不斷完善服務標準,推出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服務,讓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此外,他們還需要能在航班飛行遇到急救突發情況時,展現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專業的處置能力,需要在疫情以及重大保障任務中首當其沖履行國家使命,也需要在執行航班任務之余,與企業一道赴青海玉樹的北京對口援建學校履行社會責任。

在高度同質化的航空服務業,首都航空試圖以差異化服務構建競爭賽道。

除了在服務軟件上下功夫,在服務硬件方面,首都航空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賽道。

對于這家以價格親民著稱的航司來說,其策略可概括為“兩端突破”:

針對北京出港的商務客群推出的“京韻”定制服務,提供機上米其林餐食、首都博物館聯名文創禮盒等增值產品,單座附加值提升15%。針對大眾市場,推出“青老年特惠”“往返無憂”“多人同行”“特惠行李”“倍多分”“智選/優選經濟艙”,以及無陪兒童服務、無陪青少年服務、“導盲犬進客艙”服務產品……切實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感受。

向成本挖潛:算好小賬才能票價親民

提起航空公司,留給普通人的印象是個“大買賣”,但正如“治大國若烹小鮮”一般,航空公司算起“小賬”,毫不含糊。

因為向技術要效益,才能把最多的優惠留給旅客。

作為綠色航空的先行者,首都航空在去年全年節約航油3.7萬噸,合計節約上億元成本。這也是首都航空能始終保持票價親民的一個原因。

而這一突破,源于公司在智慧溫控、航路革命、數字管理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在新技術改造方面,自2016年起,首都航空累計投資2.4億元開展安裝WQAR、改裝鯊鰭小翼等,其中改裝鯊鰭小翼可以有效減少飛機飛行時的空氣阻力,進而降低燃油消耗。投資450余萬元新購置7臺靜變電源電壓車,投入三亞和杭州基地,有效實現節能減排,降本增效。

為降低飛機在地面等待及飛行過程中的能耗,首都航空還創新性地開通實時風溫上傳功能,避免能源的過度消耗,為飛行員提供優化飛行高度的建議,并由此調整飛行高度,有效減少空氣阻力,提高燃油利用效率。據統計,該項目實施后,年均可節省燃油超300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了918噸。而在保障客艙舒適度的前提下,將空調組件供氣流量降低,年均又可節省燃油超240噸。

此外,首都航空還通過航路優化項目,利用大數據分析和先進的航路規劃技術,成功實施了“截彎取直”和靈活使用空域等措施,縮短了飛行距離,減少了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邁步從頭越: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2025年既是首都航空創業的第十五個年頭,也是加入遼寧方大集團后新海航的“創新年”。

站在這一時間節點,首都航空將在航線優化、時刻獲取、客座率及渠道拓展等方面精準發力,以期今年在執飛班次、客座率、經營利潤、全年總收入等多個維度實現全面上升。

而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小目標最終能否確定實現,離不開首都航空以“黨建為魂”,通過黨建來凝聚人心,干事創業。

為此,從年初開始,首都航空便做了進一步加強黨建的工作部署,通過深化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促進黨建與生產深度融合,推進“一支部一特色”創建,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功能;通過完善群團工作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通過豐富文體活動及職工競賽形式,加強集團內外部聯建工作;通過建設新海航特色企業福利品牌工程,做好“兩金”“兩醫”、重大節日、員工生日、婚喪病育探望、免費工作餐、年度體檢、優惠機票等企業十大特色福利項目執行。

黨建興則企業興,黨建強則企業強。筑牢黨建這一基礎,公司上下有信心通過各項舉措,在“節點年”和“創新年”之際實現目標。

站在創立十五年的時間節點,首都航空將認真踐行“經營企業一定要對國家有利、對企業有利、對員工有利、對旅客有利”的企業價值觀,站在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高度,以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貢獻首航力量。(首都航空供稿)

編輯:蔡文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