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油菜成熟的時節,湖南省衡山縣16.57萬畝油菜陸續迎來豐收。種植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忙著收割油菜。當地推廣的“稻油”“稻稻油”水旱輪作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為當地農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種植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忙著收割油菜(廖晶 攝)

在長江鎮石橋鋪社區油菜基地,昔日金浪翻涌的油菜花海已蛻變為連片成熟的油菜籽。農機手駕駛著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搶收油菜。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油菜被迅速卷入收割裝置,收割、脫粒、分離等工序一氣呵成,顆顆飽滿的油菜籽被收割。油菜秸稈則被粉碎還田,化作天然有機肥反哺土地。農戶們緊隨其后,將脫粒的油菜籽裝袋運往曬場進行晾曬、除雜,待曬干后榨成菜籽油。

“我們家今年種了240多畝油菜,采用機械化收割,大概兩天半的時間就可以收完。油菜收割完之后,我們馬上開始種水稻,不會讓田地閑置。”衡山敬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湘情說道。

該縣店門鎮湃水村的油菜種植基地內,1200余畝油菜已經泛黃,一串串飽滿的油菜莢綴滿枝干,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開展收割作業。作為當地的村集體經濟,今年該基地的油菜長勢良好,每畝產值預計可達1500元。

“今年天氣很好,油菜大豐收,油菜籽粒粒飽滿。每畝產量有300多斤,比去年增長了一倍,一斤油菜籽的出油率大約在4兩左右。”眼看著今年的油菜豐產了,衡山縣榮新家庭農場負責人康友紅十分高興。

農戶們將脫粒的油菜籽進行裝袋(文雅婷 攝)

近年來,衡山縣積極推廣“稻油輪作”“稻稻油輪作”等高效農業種植模式,實現一地多用,并在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良種、良機、良法,從整地施肥、品種選擇、適時播種、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到收割,進行全過程跟蹤服務,確保油菜豐產豐收,農民增收致富。

昔日金浪翻涌的油菜花海已蛻變為連片成熟的油菜籽(廖晶 攝)

“衡山縣農業農村局通過采購油菜種子和硼肥,免費發放給種植戶;在關鍵生產環節,及時安排農業技術人員做好技術指導服務;開展辦點示范,以點帶面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同時,開展一系列社會化服務,保障油菜不受病蟲害侵擾,以此達到穩產增收的效果。”衡山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胡偉說道。

今年,衡山縣16.57萬畝油菜總產量預計可達2萬噸以上。(廖晶 文雅婷 于鵬)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