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信同學幫借“校園貸” 40多大學生背百萬債務
2017-01-09 09:19:00 來源:揚子晚報
最新進展
學生家長已向警方報案
受害學生家長提供的一份馮同學的支付寶交易記錄顯示:從2015年10月1號到2016年8月11號,有長達130多頁的交易記錄。馮同學在這段時間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個人轉賬,涉及人數大約有三、四十人,總金額達110多萬元。這些資金的去向除了少數用于個人消費外,大部分轉給了一個名叫郁某的人。
馮同學和這個郁某到底是什么關系,眼下尚不得而知。目前,受害的學生家長已向警方報案。有待于警方的調查。
學生家長仲先生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后他十分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我已經提醒孩子,沒事不要出校門。現在這些討債公司什么無底線的事情都能干得出來!”學生家長吳女士也說,自己和愛人現在每天都擔心得睡不著覺。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各種“校園貸”廣告充斥著大學校園。只要一張身份證、一本學生證,再填寫一些個人信息,就能迅速拿到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的貸款。然而,這些低門檻的背后,也暗藏著危機。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在全國各地的各大校園內或者校園論壇中,充斥著大量的校園貸款廣告,基于校園貸款發生的各種詐騙和欺詐行為,也時有發生。有專家指出,這跟網絡貸款平臺不規范操作有很大關系。
專家說法
校園貸問題關鍵在門檻太低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閆海峰指出,現在很多互聯網借貸平臺開發的一些校園貸產品,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借款的門檻過低,還款、追款手續流程不夠健全。所以政府監管部門應該對校園貸產品本身進行備案制監管,更重要應該監管它在貸款發放和貸款收回過程中是不是在按照國家規范流程來操作。
法律界人士介紹說,為了更好的規范校園貸款,一些省份已經出臺了相關的規定。今年4月份,教育部和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規范網絡貸款平臺的文件。此后,深圳和重慶等地也出臺了相關細則。比如說一些規范措施也提到了不得僅憑個人身份信息和學籍信息進行發放貸款,同時要求第二還款的來源也就是家長或者監護人在出具書面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發放貸款。
就發生在南京某高校二級學院的這起事件,江蘇袁勝寒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六八分析認為:借款平臺上登記的是學生們的貸款信息。按照《合同法》,是應該由借款學生自己還款。但鑒于馮同學和某科技公司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甚至犯罪,被騙的同學日后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等方法,向馮同學和那家科技公司討還被騙款。
律師特別提醒;在校學生應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貪圖小利,把身份證、學生證、電話號碼等等輕易透露給任何人,以免被人利用。這些大學生的遭遇,值得引以為鑒。(記者 焦哲)
編輯:朱敬一
關鍵詞:支付寶;校園論壇;民辦二級學院;高校二級學院;閆海峰
周女士的兒子堯堯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周女士認為,作為家長,她確實有一定責任,沒有看管到位,但游戲廠家也應承擔相應責任,畢竟,這些游戲的受眾都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2017-01-09 07:23:00
近日,支付寶發布了2016年全民賬單,在這份賬單中新疆人人均支付金額為54208元,在全國排名23位,從這份賬單中可以看出,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人們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在發生著變化。
2017-01-07 22:57:00
1月4日,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發布了2016年度賬單,考慮到這一年度賬單來自于對支付寶4.5億海量用戶行為的計算和分析,一度被視為網絡經濟的“晴雨表”。來自支付寶年度賬單的數據顯示,目前移動支付筆數占整體比例高達71%,上年這一數據是65%。
2017-01-07 11:2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