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2月28日消息(記者許新霞)距離2018年9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簽訂《共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已經五月有余,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據寧夏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阮越盛介紹,寧夏在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中,強化“互聯網+醫療健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相關規范管理性文件,首先以“互聯網+”深化推進醫改工作。截止目前,寧夏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已經建成,已入網區外三甲醫院30家、區級醫院7家、市級醫院9家、縣級醫院23家、鄉鎮衛生院196家、村衛生室和社區40家。遠程電生理診斷中心平均5分鐘內即可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送診斷報告;遠程影像中心20分鐘內即可完成影像的上傳、診斷、發送報告的全過程,日上傳報告150份左右。制定了《寧夏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建設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快推進寧夏區域影像診斷中心的建設和運營工作,提升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實現影像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共享。
同時,全區統一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臺也已搭建,全面推開家庭醫生電子簽約服務工作。銀川市開展高血壓和糖尿病個性化有償簽約服務,由第三方公司提供智能終端監測和健康管理。石嘴山市通過構建互聯網醫聯體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轉會診應用服務,真正做到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鹽池縣通過線上簽約,實現家庭醫生服務移動化、多樣化。彭陽縣推行家醫簽約“三級團隊”服務,簽約平臺實現156個行政村全覆蓋。
另外,為了規范互聯網醫院發展,寧夏衛生健康委制定了《寧夏互聯網醫院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辦法》對互聯網醫院準入、執業規則和監督管理等事項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同時,從線下實體醫院、診療科目、科室設置、人員、房屋和設備設施等方面,明確了《寧夏互聯網醫院基本標準(試行)》。銀川市于2016年底先行先試,依托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了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為群眾開展在線互聯網門診服務;目前已有25家互聯網公司取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備案注冊醫生達到2萬余名。
在“互聯網+”拓展應用創新上,目前,寧夏已經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居民健康檔案和基層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高血壓規范管理率、Ⅱ型糖尿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82.33%、81.81%、82.89%和81.18%;推進健康扶貧“互聯網+”一站式結算。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在辦理出院時,一站式結算單上清楚的顯示了個人基本醫療費用明細、個人現金支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大病保險基金、大病保險財政補助、扶貧保基金、民政救助基金、財政兜底補助,患者只需繳納個人支付部分費用即可出院,解決了貧困患者多頭跑路報銷的問題,真正實現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進“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利用互聯網將全區各級預防接種單位、產科醫院連為一體,實現了疫苗流通全過程實時監控,開通手機APP便民服務。建設血液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全區血液采集、檢測、制備、供應和調配的業務協同。深化120一體化應用,實現了全區范圍內應急醫療救援的大數據分析和預警監測;推進“互聯網+”中醫協同。建成全區中醫醫療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全區18家公立中醫醫院、237家基層中醫館間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