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4月12日消息(記者徐升 見習記者王新宇)下過雨的六盤山區空氣中還留有些許濕意,近日,記者來到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興盛鄉新旗村,一排排整齊的房屋被大山環抱著,村里的道路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整齊劃一。在村部廣場,宣傳欄上貼著標有姓名、積分、扣分等情況的“鄉村治理積分表”,這張小小的積分表已經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
新旗村新面貌(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
“大學生畢業后回村創業積30分、在公共場合說臟話被發現扣2分、主動清理河道垃圾一次積3分……”2018年10月,新旗村制定了鄉村治理積分卡制度,像這樣的積分項有52項,扣分項36項,特殊嘉獎7項。每周一評比、每月一公示,1個積分可在愛心公益超市兌換價值1元的商品。
在愛心公益超市,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食品及一些生活日用品,而與普通超市不一樣的是這里的部分商品村民可以憑積分免費兌換,商品由福建及當地愛心人士捐贈,未來還將引入市場機制,由運營者市場化管理,自負盈虧,政府補貼兌換短缺部分。
愛心超市兌換專區(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
提到實施積分卡制度帶給村里的變化,愛心公益超市店主于泳波感嘆地說:“這半年來,村里變化很大,幾乎沒有亂扔垃圾的情況了,積分是小事兒,最主要的是能引導大家講文明,養成好習慣。”
據了解,新旗村積分卡制度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并成立評議小組,成員由村民代表大會選出3至5人組成。積分評議小組每周五逐戶檢查群眾家中室內外、房前屋后的衛生狀況,評比并積分。另外,根據小組成員平時觀察、群眾反映、個人申報等方式,每月25日通過會議評定,并在公示欄、微信群公示積分情況,發放積分卡。
積分管理表格(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
為保證公平,村“兩委”成員民主推薦3人組成監督管理小組,負責對評分小組評分的公平性和超市運營者積分兌換情況進行監督、核算,實現相互監督、相互銜接。
新旗村的鄉村治理積分卡制度圍繞“鄉村振興”,結合當地實際,實現村民行為“可視化”、“積分化”,帶動了村民參與自治的積極性,讓鄉村治理由村干部唱的“獨角戲”,變成了全村群眾積極參與的“大合唱”。
新旗村文化娛樂設施(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
如今,新旗村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群眾“等、靠、要”,不孝敬老人,婚嫁彩禮高等現象日趨減少。涇源縣縣長馬威虎表示,鄉村治理積分卡制度的推行,有效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引導了民風向善,促進了社會和諧,強化了基層治理,助推了鄉村振興。今年,涇源縣計劃在全縣范圍內推廣該項制度。
積分卡(央廣網見習記者 王新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