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更多>>>
      ·今年內蒙古生態建設任務將達約1400萬畝
      ·氣溫近日持續偏高 黃河包頭段預計提前開河
      ·赤峰市通報因強制拆遷引發自焚事件調查結果
      ·內蒙古第一家氫氧發生器項目落戶包頭濱河新區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邊檢站溫馨賀卡為客商傳真情
      ·假廣告忽悠人 工商部門提醒求職者 求職需謹慎
      ·周杰倫主演<刺陵>將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區實拍
      ·呼和浩特強制下架“非藥品冒充藥品”507個品種
      ·包頭公路區間測速覆蓋面近400公里 為全國首家
      更多>>>
      ·內蒙古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時代先鋒:土右旗檢察院張章寶
      ·農機購置補貼引發河套農民“購機熱”
      ·聚焦2009春運—我為春運忙
      ·我為春運忙——1717次列車車長陳衛東
      ·改革開放30年 首批98戶鄂倫春獵民住新樓
      ·韓志然書記暢談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就
      ·世界有愛 聾啞兒有聲—聲音使者孫月光
      ·改革開放30年 專訪代主席巴特爾
      更多>>>
         為支持滿洲里文明城創建工作,滿洲里海關確立了“口岸興、地方興、海關興”的發展理念,出臺了《滿洲里海關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十項措施》。
      ·開學前扎蘭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車
      ·今年春節咱就看《金牛鬧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首屆內蒙古道德模范頒獎晚會在呼和浩特舉行
      ·內蒙古今年發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臺階
      聚焦內蒙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聚焦內蒙古
      內蒙古興安盟8000多戶農牧民搬進“北京平”
      中廣網 2008-01-26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中廣網呼和浩特1月26日消息 作為革命老區,內蒙古興安盟曾是新中國首個民族自治區的誕生地。同時,這里也是貧困較突出的地區之一,不少農牧民至今仍住著危草房,生活貧困,發展乏力。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努力使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2007年以來,興安盟探索通過“公助私建”模式,多方引援實施“危草房修建改造工程”,現已有8000多戶農牧民搬進新房,開始新生活。

          安居成真 告別漏雨挨凍

          隆冬塞外,滴水成冰,興安盟扎賚特旗哈日珠日和嘎查的白巴根那家卻暖意融融。

          談起剛入住的新房,40歲的白巴根那樂得合不攏嘴:三間平房共64平方米,寬大的火炕收拾得干凈整齊,外墻、窗臺、炕沿、鍋臺和室內都鑲了瓷磚,房頂吊了塑膠板,乳白色墻壁、塑窗渾然一體,潔凈明亮。

          在當地,這種寬敞的平房被譽為“北京平”。

          “以前那草房是父母留給的,住了50多年,茅草爛光了,墻上指頭寬的裂縫很多,雨天漏得嘩嘩的。冬天窗戶用塑料布封上,風就順著墻縫灌,晚上凍得躺下半天睡不著。”白巴根那回憶說。

          與白巴根那一樣,去年以來,在危草房維修改造專項資金和廳局機關、企業幫扶資金的補助下,扎賚特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中旗等地的很多貧困戶都搬出了危草房,告別了漏雨挨凍的日子。

          興安盟副盟長楊秉謙介紹說,自“危草房修建改造工程”實施以來,至2007年末,投入的改造專項資金、廳局機關和企業幫扶資金累計已達5038.6萬元,已有8370戶農牧民圓了新房夢。

          公助私建 確保住有所居

          “沒資源,缺水,興安盟是有名的貧困區。”據楊秉謙介紹,2006年初的統計顯示,全盟有22818戶農牧民住著岌岌可危的草房,另外住土坯房的還有1萬多戶。“草房改造已成為壓在貧困戶心頭的巨石,更是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然而,2006年,這個165萬人的盟財政收入僅8.9億元,甚至比不上一個稍富裕的旗、縣,拿啥改造?

          “政府全額資助不現實,也沒那財力,于是探索了‘公助私建’模式,凡建房戶,視貧困程度給予每戶少則6000元,多則1萬多元不等的補助。”興安盟扶貧辦主任張世偉介紹說。

          天野化工255萬元、內蒙古政法委183.6萬元、內蒙古勞動廳69萬元……對口幫扶興安盟的27家廳局、企業以及11個盟直單位,也先后拿出幫扶資金、捐款1189萬元,資助貧困農牧民建房1198所。

          扎賚特旗溫都拉布斯臺嘎查的陳寶喜,三年前草房被雨淋塌,一家四口跑到村委會借住,大兒子28歲時還沒對象。改造危草房工程啟動后,嘎查把他家列為首批公助戶,但陳寶喜只有1000元積蓄。幫扶單位內蒙古公安廳得知后,送去了4000元,政府專項資金補貼了6000元,他的幾個兄弟也湊份子,一個多月就建起了新房,陳寶喜家也成了全盟危草房改造的首個喬遷戶。

          作為對口扶貧單位,內蒙古天野化工集團以每戶3萬元的標準,興建了瓦房83套,全額補助村民們搬遷。一分未花就住上新房的周哈斯激動地說:“以前見過送米送面的,送瓦房還是頭一次遇到,我們家四口人拿了幾套衣服、被褥就住進來了,感謝國家關懷!”

          卸掉負擔 輕裝籌劃發展

          楊秉謙告訴記者,依照“公助私建”的模式,目前興安盟已將新一批危草房列入改造日程,計劃2008年6月底前達到改造1萬戶危草房的目標。

          盡管眼下是冬閑時節,住上新房的農牧民們卻已按捺不住,開始籌劃新生活。“房子有了,就啥顧慮也沒了,這全靠趕上了好時代、好政策。黨和國家把我們扶過了坎,今后過日子還得靠自己。”白巴根那對記者說。

          據白巴根那介紹,今年他將繼續外出打工,盡快將債務還清。另外,他還準備買臺拖拉機,“畢竟是莊稼人,不能把30多畝地誤了。”

          突泉縣永安鎮永樂村41歲的貧困農民高興軍,去年與其他22戶村民一起住進了“北京平”。他說:“現在倆孩子經常到遼寧打工,一年收入七八千元,家里40多畝地,一年也能落下幾千元,只要年景好,幾年日子就寬裕了。”

          坐在鑲花瓷磚的炕沿上,高興軍掰著手指頭盤算說,家里每年種20多畝玉米,蔬菜、雜糧也分別有10多畝。以前種得雜,收成也差,一年換不了幾個錢。

          “去年村里建了脫水菜加工廠,以后就按工廠訂單種胡蘿卜、圓蔥,銷售方便不說,價格也有保證。”對未來的生活,高興軍滿懷自信。(任會斌、鄒偉)



      來源: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責編:格格      
      相關新聞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韩国理论_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播放老_久久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色欲_99re6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2. <sub id="oo950"><tr id="oo950"></tr></sub>
    3. <u id="oo950"></u>

      1. <u id="oo950"></u>

        <track id="oo950"></track>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