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
按照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總收入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新增城鎮就業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低于全國平均漲幅。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我區重要講話、中央和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三化”進程,大力推動改革開放、科技進步和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嚴控“兩高”擴張
從嚴限制新上“兩高”行業擴能項目,認真執行國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的審批要求,堅決防止區外落后產能和污染嚴重項目向我區轉移。加強在建項目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合規項目公告制度。促進“兩高”行業優勝劣汰,鼓勵重組兼并,限制擴大產能,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
抑制物價
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全面落實國家扶持糧食、生豬、油料生產和奶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保障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重要農產品供應,確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不斷檔。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加快實施階梯式水價政策,推動供熱收費改革,繼續降低部分藥品價格,制定社區衛生院和農村牧區醫療單位處方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做好經濟適用房成本測算工作,制定廉租房租金管理辦法。全面推行教育、醫療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公示制度,推進普通高校學費結構調整,進一步做好高速公路收費辦法與現行收費政策的銜接工作。加大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力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著力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調整畜牧業布局,提高農區畜牧業比重,加快畜牧業向質量、效益與生態安全并重的方向轉變。健全科技等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在農牧業良種培育、先進種養技術集成、農牧業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啟動一批科技重點項目。高度關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突出抓好動植物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實施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工程。
節能減排
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力爭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加大源頭控制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全年確保關停小火電機組容量42.4萬千瓦,淘汰煤炭產能600萬噸、小水泥產能120萬噸、焦炭90萬噸、鐵合金20萬噸、電石60萬噸。落實高耗能產品限量生產計劃,實施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制度,全面落實主要用能產品限額目錄和超限額能耗加價管理方法。
加大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力度。抓好85戶重點耗能企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工作,加快實施國家節能重點工程和自治區節能“三百”重點項目。嚴格執行自治區關于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煤炭六大行業節能降耗新標準,有效降低主要產品單耗水平。加快實施建筑、交通運輸、商業及民用、政府機構等領域節能標準,確保單位GDP能耗降幅大于上年。
全力抓好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直接或間接排放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的一切排污單位,嚴格履行法定的排污申報登記。二氧化硫減排方面,全部完成現役大中型火電機組脫硫改造任務,新建和現役機組全部實施在線監測。冶金、建材、化工等非電行業要落實重點企業目錄管理制度,強化硫回收和脫硫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用大型集中供熱、熱電聯產替代小采暖鍋爐,減少燃料煤消耗量,力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上年下降8.1%。化學需氧量減排方面,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年新開工建設37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確保8個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所有工業園區必須建成污水處理廠。加大對已建污水處理廠和造紙、制藥等工業廢水排放量大的行業監管力度,力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下降9%。
生態保護
鞏固和擴大生態保護及建設成果,重點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等生態保護治理工程,做好鞏固退耕還林的前期工作,全年力爭完成退牧還草200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612萬畝、天然林資源保護184萬畝、“三北”防護林建設43萬畝,新增造林合格面積100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50萬畝。
民生
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繼續加大對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教育方面,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在進一步鞏固農村牧區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落實義務教育政府投入保障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全年完成31個旗縣初中校舍改造任務和18所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
衛生方面,加快農村牧區衛生服務體系和城鎮社區服務網絡建設,完成113個鄉鎮衛生院、25個旗縣婦幼保健機構、14個旗縣中蒙醫院建設任務,建成40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文化方面,加快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無線覆蓋工程和西新工程四期項目建設,為10.3萬戶已通電的廣播電視盲村解決通廣播電視問題,建設4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52個嘎查村體育健身場地和120處社區體育活動站點。
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工作,力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繼續改善非公有制經濟和小企業創業環境,鼓勵新增勞動力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殘疾人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和勞動保障監察,嚴厲打擊各種非法用工行為。
努力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7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到360萬人。加強農村牧區社會救助工作,實施好盟市級兒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和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項目,進一步提高五保戶對象供養標準和敬老院集中供養率。努力解決城鎮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難,全年建設經濟適用住房700萬平方米、廉租住房50萬平方米。因地制宜實施“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和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全年凈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
八件實事
在繼續抓好2007年民生工程的同時,今年要為群眾辦八件實事。一是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區平均提高20元;二是擴大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保障人數由85萬人擴大到110萬人;三是大力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力爭實際參保人數達到200萬人以上,啟動覆蓋全區城鎮的醫療救助制度;四是提高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補助標準,農牧民參合率達到90%以上;五是繼續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補助標準;六是擴大教育補助覆蓋面,提高補助救助標準,惠及260萬城鄉中小學生,提高高校生均經費,擴大特困生貸款貼息補助規模;七是改善城鎮低保住房困難家庭居住條件;八是解決重砷、重氟區8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點擊進入專題報道
|